中国的教育发展水平令人羡慕
中国的教育发展水平令人羡慕
——访哈萨克斯坦著名汉学家克拉拉教授
本报驻阿拉木图记者 张春友
近日,本报记者在哈萨克斯坦南都阿拉木图市就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教育领域的发展变化专访了哈著名汉学家、卡奈尔大学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克拉拉教授。
克拉拉通晓汉语,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她说,她第一次到中国的时候是1962年,那时她是塔什干大学4年级的学生,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了8个月,正是这短短的8个月,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她的副博士论文题目是《18世纪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关系》;博士论文是《明清时期中国对中亚政策》。
中国问题一直是克拉拉的研究方向。她最近一次是2006年到中国参加学术研讨会,前后历经了44年。她说:“在这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无论我是否身在中国,都会关注中国的点滴变化。”她说,30年前,《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实践证明,中国和中国人民在邓小平同志的带领下选择了适合中国发展的正确道路。历史也证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这场伟大变革中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
克拉拉先后在哈总统战略研究所和卡奈尔大学工作,非常关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尤其是在人文、教育领域。她说,因为工作关系,她经常到中国出差、讲学,“中国大学的发展变化速度令我感到吃惊”。中国大学的图书馆、教研室、实验室、教学楼、操场等硬件设施都非常现代化。近年来,中国出现了民办大学,这对中国高等教育结构是一个有益的补充。中国民办大学的基础设施甚至超过很多发达国家的水平。
上世纪90年代克拉拉曾在兰州大学工作过3年时间。她说,中国学生非常喜欢用计算机,喜欢上网。一个宿舍住的几个学生会共同买一台电脑,一起使用。“这种方式值得我们借鉴”。她说,中国大学的操场、篮球场、足球场及其他体育运动设施,平时都有学生在锻炼,这有助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也说明了中国的学生具有积极、开放的心态。中国学生开放的心态正是改革开放在中国的一个具体反映。
克拉拉教授说,中国的图书出版业发达,各个门类的教科书非常齐全,教师、学生的选择面很广。中国政府在人文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使得中国在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取得了长足进步。她说,30年来,中国教师尤其是教授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形成了良性循环。
谈到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克拉拉教授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为中国储备了足够多各专业、各领域的人才。“我相信,中国完全有能力平稳度过此次金融危机”。
采访结束之际,科拉拉教授表示,她坚信中国、中国青年都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