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四中•校园传真】“走进人文四中,助力学子高考”主题楹联征集启事
日期:2023/5/4 本文被阅读1326 次
山东省潍坊第四中学,始建于1954年,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成绩优异,校友遍及海内外。曾五次获潍坊市高考上线万人比第一名。荣获省规范化学校、省教学示范学校、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文明单位、省文明校园、省书香校园、清华大学生源中学、中国楹联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是中国楹联学会理事单位。教育教学经验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人民教育》《中国教育》、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推介。
华枝春满,人文独钟。新征程上,伴随着满树繁花,潍坊四中正以更新颖的办学理念、更完善的管理机制、更宽畅的优培渠道、更有温度的人文关怀,展现出“人文四中,踔厉笃行”的鲜明办学特色,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和夺目的风采。
又是一年高考季,这一届高三学子胸怀青春梦想,承载着社会和家庭的殷殷期盼,十年苦读,学有所成,更是经历了三年疫情之严峻考验,正期待在盛夏的丰收季节一展才华,金榜题名。
文化芳华,我辈赓续。为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宣传潍坊四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营造书香校园的文化氛围,助力高三学子人人皆能蟾宫折桂,拟举办以“走进人文四中,助力学子高考”为主题的楹联征集活动。
1.为高考学子加油鼓劲儿,呐喊助威,助力四中学子再创佳绩。
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诗中之诗”——楹联知识。1.围绕“走进人文四中,助力学子高考”主题,立意鲜明、健康向上、催人奋进;
2.紧密围绕潍坊四中“人文四中,踔厉笃行”的办学特色,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学校的风采;
3.符合《联律通则》;
4.对句古韵新韵皆可,同一联不得混用,用典要注明出处;
5.参赛作品数量不限,须原创且未发表过,杜绝抄袭。
3.四中校友(唤起几十万四中校友关注2023年高考,为学弟学妹加油,为四中乃至中华之美好未来再添锦章)。自启示发布之日起,至6月1日止(以发邮箱时间为准),6月20日公布评奖结果。
本次活动设一等奖2副,二等奖5副,三等奖10副,优秀奖30副。获奖作品均颁发荣誉证书;等级奖颁发奖金,一等奖:500元,二等奖:300元,三等奖:100元。等级奖获得者不可重复。获奖作品将在有关公众号发布。作品使用权归潍坊四中和坊子区楹联艺术家协会。
1.社会作品请发邮箱:fzqylxh@163.com,请注明作者姓名,联系地址和电话。
2.四中师生作品请发邮箱:linyuchun19@163.com。四中校友投稿,请注明“四中校友”。
潍坊四中:于老师 电话:18953692168
楹联协会:蒋老师 电话:13589159395
2023年4月
附件
联 律 通 则(修订稿)
中国楹联学会
引 言
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久盛不衰。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
为弘扬国粹,我会集中联界专家将千余年来散见于各种典籍中有关联律的论述,进行梳理、规范,形成了《联律通则(试行)》。
在一年多的实践基础上,又吸纳了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修改,制定了《联律通则》(修订稿)。现经中国楹联学会第五届第十七次常务办公会议审议通过,予以颁发。
第一章 基本规则
第一条 字句对等。一副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第二条 词性对品。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第三条 结构对应。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第四条 节律对拍。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第五条 平仄对立。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3),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第六条 形对意联。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
第二章 传统对格
第七条 对于历史上形成且沿用至今的属对格式,例如,字法中的叠语、嵌字、衔字,音法中的借音、谐音、联绵,词法中的互成、交股、转品,句法中的当句、鼎足、流水等,凡符合传统修辞对格,即可视为成对,体现对格词语的词性与结构的对仗要求,以及句中平仄要求则从宽。第八条 用字的声调平仄遵循汉语音韵学的成规。判别声调平仄遵循近古至今通行的《诗韵》旧声或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今声“双轨制”,但在同一联文中不得混用。第九条 使用领字、衬字,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以及三个音节及其以上的数量词,凡在句首、句中允许不拘平仄,且不与相连词语一起计节奏。第十条 避忌问题。(1)忌合掌。(2)忌不规则重字。(3)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
第三章 词性对从宽范围
(2)在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中充当修饰成分的词;(4)同义连用字、反义连用字、方位与数目、数目与颜色、同义与反义、同义与联绵、反义与联绵、副词与连词介词、连词介词与助词、联绵字互对等常见对仗形式;(5)某些成序列(或系列)的事物名目,两种序列(或系列)之间相对,如,自然数列、天干地支系列、五行、十二属相,以及即事为文合乎逻辑的临时结构系列等。第十二条 巧对、趣对、借对(或借音或借义)、摘句对、集句对等允许不受典型对式的严格限制。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三条 本通则作为楹联创作、评审、鉴赏在格律方面的依据。由中国楹联学会解释。第十四条 本通则自 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2007年6月1日公布的《联律通则(试行)》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