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转型的惊险一跃
推荐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新著《谁绑架了房地产:中国经济濒临衰退的前因后果》一书
/余治国、叶楚华
对于中国的经济转型来说,产业升级与城镇化是两大主导性政策。只有在殖民地经济中,产业升级才会伤害到某些群体的利益。在中国这样的一个主权国家中,产业升级显然是一个帕累托改进的过程,所有国人都能从中受益。但是,与产业升级相比,城镇化涉及的范围要宽得多,各种利益群体受到的影响也要复杂得多,其难度自然要高得多。简而言之,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转型的惊险一跃。
如果将来产业升级的过程较为缓慢甚至逆转,目前大量的血汗工厂或者说劳动密集型产业一直像现在一样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这意味着进城农民的务工收入不会得到多大的提高。我们在新著《谁绑架了房地产:中国经济濒临衰退的前因后果》(中国经济出版社)中指出:除了少数城郊农民与沿海地区的农民,目前大多数户籍为农业人口的农民家庭收入可以分成两块。其一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微薄收入,这部分收入主要是由农民家庭的老弱病残赚取的;其二是进城打工收入,这部分收入主要是由农民家庭的青壮年赚取的。这两部分收入之间的比例大约是四六开。
此外,留守农村的老弱病残不仅可以赚取一定的经济回报,还能为整个家庭提供稻谷以及肉禽蛋奶的粮食,从而有效降低家庭支出。在这个基础之上,打工收入几乎就成了家庭的净收入,大量进城买房的农民家庭恰恰是依靠这部分收入来支持当地的房地产业。正是这种二元化的收入结构,才是今日贫富差距如此之大的中国社会能够保持系统稳定的富有弹性的安全阀。简单地讲,即使进城打工的户口本农民从企业下岗也不存在饿肚子的风险,仍然可以通过农业收入来保证整个家庭保持饱暖不愁的水平。
很多学者以为,只要将进城打工的农民家庭安置上楼,巨大的土地收益就可以保证从农民转化为市民也因此而失去土地的家庭过上更为舒适的生活。甚至曾有国内极为知名的历史学家兼社会学家提出,深圳应该划出一块土地,让农民自搭自建,发展出全国第一个贫民区,农民因此可以在这里家庭团聚,落地生根,从而体现出政府对农民工的关怀。
种种这样的观点与建议完全是脱离现实的。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土地本身并不能创造财富,而只是财富创造的载体(参见《谁绑架了房地产:中国经济濒临衰退的前因后果》一书)。我们所看到的城郊与沿海地区的一些农民家庭因征地补偿而暴富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土地本身创造了财富,而是因为土地制度导致的结果。换句话讲,是农业用地转化为工商业用地的结果,这些所谓的农民所得到的收益其实是分享了很大一部分中国经济城市化与工业化的收益。
包括农村宅基地和建设用地在内,全国农用地大约有2亿多亩。如果这些用地统统转化为工商业用地,显然是不可能也是不可行的。其中的绝大多数土地只能一直保持为农业用地的状态。因此,只可能是极少数农民家庭可以通过巨大的征地补偿收益转化为不劳而获的土地食利群体,早已脱离了农民阶层的范畴。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语来描述这一群体的特点,那绝不会是农民这个字眼,我们认为,“地主”、“包租公”或“包租婆”等词语倒更为形象。
如果强行让上亿的老弱病残安置进城,又要给予高额的土地征收补偿以保证其能过上城郊与沿海地区农民的生活水准,这几乎是不可能是的。唯一的勉强方法只能是大肆扩张信用,其结果只能是大规模通胀的到来,甚至是恶性通胀。显然这也是不可能与不可行的。
如果中国未来的城镇化道路伴随着大规模的土地私有化与土地兼并的过程的话,那么国家的前途将极为坎坷和叵测。以现在中国经济与工业的现状,近3亿农民工中的绝大多数并未在城市立足,他们极为缺乏稳定的就业。一旦农民家庭的老弱病残也脱离农业生产,这些家庭的收入将失去农业收入的保障,其生活成本也将大幅提高。仅仅依靠微薄的打工收入,他们将难以在城镇中过上体面的生活。也许会有少数进城者可以在这种不良的城镇化过程中暴富,但从整体来看,他们中的大多数必将堕入生活贫困的深渊,中国的城市贫民区不再会是一种担忧而会变成事实。
此外,原先存在的二元化收入结构基础之上的社会稳定安全阀已不存在。一旦经济发生波动,完全依赖于城市工商业的进城农民家庭将受到严重的冲击。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是难以将有效的社会保障全面覆盖到全民,到那时,将会出现灾难性的经济、社会与政治恶果。
即便产业升级顺利进行,城镇化的道路也会充满艰险。众所周知,产业升级进行得越为顺利,劳动密集型产业便会越为萎缩,进城农民的工作岗位将随之减少,最终问题将更为严重。这样的情况在拉美国家的历史上曾经有过先例。拉美国家的土地高度集中。约1.3%的大地主占有耕地面积71.6%,这些土地较为肥沃,而95%以上的小农则只有小块的贫瘠土地。与此同时,与我们一些学者臆想的不同。拉美国家大地主的大庄园的生产效率极低。据统计,1980-2000年,东亚与北美国家自耕农式的家庭农场的粮食产量增长了150%,年均增长7.5%,而拉美国家大庄园的粮食产量仅增长了60%,年均增长3%不到。
在这一土地制度下,拉美国家尽管采取过各种政策试图一跃成为发达国家。但无论是出口替代的产业升级战略还是自由贸易的低水平扩张战略,都因工作岗位过少或工资过低造成城市高失业率与收入差距的扩大,,形成了大面积的令人谈虎色变的贫民区(一些国家的警察要进入这些贫民区,居然要动用坦克与装甲车,可想其中贫民是过着怎样一种地狱般的生活)。最终导致这些国家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加剧、社会长期动荡、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受阻。
由此可见,城镇化必须要结合产业升级与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覆盖的过程循序渐进,决不可以通过一纸行政命令来强行施行。同时,我们不能走大农场、大庄园的道路,让中国农村的土地再次走上私人所有的集中与兼并道路,无论中外的历史都证明这是走不通的。正如2012年12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的,与城镇化关系最为紧密的是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建设,因此要加大对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更为重要的是应该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出台各种农业补贴和列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总而言之,城镇化的方向虽然十分正确,但其过程将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